欢迎光临 中医人才教育培训网!
今天是: 中文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医论坛 > 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

11月10日,国家中医药博物馆迎来首次展览“华踪医迹——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 随华侨踪迹览中医海外发展历程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1版 时间:2022-11-14 05:13:21 浏览:810 次

图为华踪医迹——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启动仪式。罗乃莹摄

“一部华人移民史,谱写了一曲中医药海外传播之歌。”

11月10日,“华踪医迹——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展。这是国家中医药博物馆自2020年批复成立以来主办的首次展览。

200余件(套)历史文物,时空创意设计生动再现中国与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地区人文交流历史的同时,更向公众展示了华侨华人推动中医药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与发展史,将一段小众的历史直观、立体地带入大众的视野。

不容错过的文化盛宴

“有华侨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医药。”如果身临其境本次展览,就会发现这不是一句夸张的广告语,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与现实。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113个世卫组织成员国认可针灸等中医药诊疗方式,其中29个成员国为中医药的规范使用制定了有关法律法规,还有20个成员国将针灸等中医药诊疗纳入本国医疗保障体系。全球中医医疗机构达8万多家,海外各类中医药从业人员约有30万。同时,一些中药已在越南、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

根植于中国的中医药之所以能够在海外开枝散叶,不断传播开来,与华侨华人的海外迁徙移居行为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国人的海外迁移史,肇始于秦汉。而与中国山水相依的东南亚邻邦,自古以来就是华侨华人移居的主要聚集地。由于战乱、商贸、谋生等原因,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等地,在融入当地文化与社会环境的过程中,推动了中医药在东南亚传播与发展。

相邻相望,互通共融。展览以微观的视角重新展现了大家熟知历史事件的冷门史实,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在展览的第一单元,观众能了解到,明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配有医术高超的医官和医士。他们承担着对所到之处药材的调查、鉴定、采集和购买等任务。随船带去的中国药物种子,凡是能适应亚热带种植的,就会教当地人栽培,所以现在越南出产许多中国药材。他们还为东南亚各国居民治病,传授医学知识,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文化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与交流。

展览的第二、三单元分别从华侨华人在海外的医疗行为和生活方式等不同侧面,反映了华侨华人守望相助、同心协力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历史,中医药一直深深地烙印在东南亚华侨华人的文化基因之中。即使身在海外,华侨华人的一言一行、饮食风俗、处事方式无不体现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以人为本、悬壶济世”等精神内涵和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展出的第四单元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在国内中医药界与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在东南亚地区发展的丰硕成果,以及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等人类疾病挑战中发挥重要作用,护佑当地人民健康的故事。

展览中,观众不仅可看到硫黄、朱砂、孔雀石等东南亚所产的名贵中药材,《本草纲目》《中医汇刊》等中医古籍书刊,习近平总书记赠送给世界卫生组织的针灸铜人同款模型、华侨华人与亲人往来的侨批银信、在海外流传的精美中药广告纸以及古老的针灸用具等,还可以通过针灸铜人互动装置等互动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筹备良久今朝绽放

观众史先生在参观中不时驻足停留,与同行的观众交流着,“我觉得这个展览做得特别好。这是个很小众的领域,但蕴含着许多应该被大众知晓的历史与现实,它给我提供了很新鲜的视角,让我长了见识。”

而观众王女士则被展览精心策划布局的网红草药墙和针灸铜人深深地吸引。“原来这些都是中药,这面墙上画的药80%在我的老家都见过,以前只当是野草,没有想到这些东西还是中药,还能治病。”王女士说。

在展厅里,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和知识储备的人都能找到吸引自己的亮点内容。“这封给妻子的信里还写了药方,原来中医药还能传情。”有的观众被近代华侨华人寄回家中的侨批感动。这些既有汇款又有信件的特殊家书,寄托了海外华人华侨对故土亲人的深深眷恋和绵绵情意,也传递记载了许多中医药相关的历史信息。

为了策划此次展览,国家中医药博物馆与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的主创团队筹备了一年时间。根据双方馆藏藏品及研究成果,策展团队选择了东南亚华人华侨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小切口主题,以小见大呈现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时代图景,展现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巨大魅力。

一年来,策展团队查阅历史资料,遍访专家学者,在海内外广泛征集展品,从浩如烟海的历史故纸堆中搜集出珍贵的史料,厘清脉络。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除了主办单位国家中医药博物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华侨博物院以及协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等机构和支持单位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外,还有许多单位及个人为此次展览提供鼎力支持,他们将自己的珍贵藏品和历史资料倾囊以授,和策展人员一同为展览出谋划策,才有了如今这场精彩绝伦的中医药文化内容盛宴。

“有句话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览传递出‘有华侨华人的身影就有中医药的踪迹’。”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展览策划部主任吴潇湘介绍,这也是本次展览主题“华踪医迹”的由来。

“在中医药‘走出去’的过程中,漂洋过海的华侨华人都是中医药的重要传播者、核心继承者与坚定弘扬者。他们胼手胝足、打拼异乡,筚路蓝缕、坚韧奋斗,身体力行、传承创新,承担着中医药海外传播与发展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了中医药以及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也让各国民众感受到了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国家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杨荣臣表示,展览以东南亚华侨华人移民活动史的视角,展现中医药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与发展,反映中医药对东南亚乃至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彰显当前中医药发展的成就及海外传播的成果。

文化自信的有力抓手

过去几十年间,许多中医药人通过多种渠道发声,希望成立一座国家级的中医药博物馆,抢救、保护中医药宝贵遗产,让中医药文化之根扎得更实,让中医药文化更好地保留和传承下去。“文化是国家软实力,是民族自信心的源泉,中医药文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文化这个根,不能断,否则就谈不上中医药的长远发展和创新。”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认为,建设中医药博物馆关系着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和文化自信。

在几代中医药人的努力下,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终于获批成立并同大家见面,此次首展更是令无数中医药人振奋的好消息。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中指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的成立无疑将带领中医药文化进入更广阔的大众视野,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成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发展文博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份重要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坚持自信自立,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信,深入挖掘中医药精华精髓,肩负起博物馆收藏保护、展览展示、弘扬文化等职责使命,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医药成为人民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杨荣臣表示,今后博物馆还将继续打造更多更好的展览、创作更优秀的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好地擦亮中医药这张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名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贡献中医药智慧和力量。

中医传承

更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中医药法 实施三周年视频交流会 并启动“中医药法宣传月活动”

    6月3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中医药法实施三周年视频交流会,总结中医药法实施三年以来的贯彻落实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达主持会议。

    2020-08-20
  • 教育部:将增设中医疫病课程 强化中医药防疫人才培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8月27日表示,将研制出台《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对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教育作出整体部署,明确提出完善中医药学科体系,强化中医基础类、经典类、疫病防治类学科的建设,增设中医疫病相关课程等具体举措,强化中医药防疫人才的培养。

    20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