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中医人才教育培训网!
今天是: 中文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传统中医 > 疗法应用
疗法应用

艾灸疗法的临床操作详解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19-08-09 13:49:41 浏览:2381 次

我国民间有“艾灸足三里,胜补老母鸡”之说。此法在养生保健方面简便有效,尤其有温阳散寒,扶正培元,祛邪防病之功效。艾灸疗法种类很多,常用的有:隔物灸、悬灸两大类。

适应症

常用于寒邪束表、寒湿痹痛、脏腑虚寒、阳气虚脱、气虚下陷、经络瘀阻的感冒、鼻炎、咳嗽、胃脘痛、泄泻、风湿痹痛、眩暈、面瘫、颈肩腰腿痛、遗尿症等症。

操作方法

一、艾条灸一般采用悬灸法,术者用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5厘米处熏烤,使患者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感。一般施灸时间10~30分钟,常用的方法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

1、温和灸

术者用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2~3厘米处熏烤,使患者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感,灸至皮肤潮红为度,一般施灸时间为10~30分钟。

2、雀啄灸

术者用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移动,如鸟雀啄食一样,一般施灸时间为5~10分钟。

3、回旋灸

术者用点燃的艾条与施灸部位皮肤保持一定距离,均匀地左右移动或往复回旋熏烤施灸。

二、艾炷灸

1、直接灸法

首先在穴位皮肤局部涂上增加黏附或刺激作用的液汁,如大蒜汁、凡士林、甘油等,然后将艾炷粘贴其上,自艾炷尖端点燃艾炷。待局部皮肤潮红、有灼痛感时,术者即用镊子移去艾炷,更换另一艾炷,连续灸足应灸的壮数。不应引起化脓。

2、间接灸法(隔物灸)

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用艾线制成的圆锥形小体称为艾炷,一般锥体高1厘米左右,锥体直径0.8厘米左右,燃烧一炷即为一壮。与施灸穴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目前,常用的隔物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等。小儿刺激量宜轻,在艾炷燃至2/3时即移去,或更换另一艾炷续灸,直至灸足应灸的壮数。

(1)隔姜灸

用鲜姜切成直径2~3厘米,厚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的穴位上或患处,再将艾炷放置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壮数。

(2)隔蒜灸

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的穴位上或患处,再将艾炷放置于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的壮数。

(3)隔盐灸

用纯净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的壮数。

三、温灸器灸

1、灸架灸法

将艾条点燃后插入灸架顶孔,对准穴位固定好灸架;术者可通过上、下调节插入艾条的高度以调节艾灸温度,以感到温热略烫可耐受或皮肤稍潮红为宜,灸毕移去灸架,取出艾条熄灭。

2、灸筒负法

首先取出灸筒的内筒,装入艾绒后安上外筒,点燃内筒中央部的艾线,放置室外,待灸筒外面热烫而艾烟较少时,盖上顶盖取回。术者在施灸部位上置8~10层棉布或纱布,将灸筒放置其上,以感到舒适、热力足而不烫伤皮肤为宜。灸毕移去灸筒,取出灸艾并熄灭灰烬。

3、灸盒灸法

将灸盒安放于施灸部位,点燃艾条段或艾绒后,置放于灸盒内中下部的铁纱上,盖上盒盖,灸至有温热舒适无灼痛、皮肤稍有红晕为度。如感到灼烫,可略掀开盒盖或抬起灸盒,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直至灸足应灸量;灸毕移去灸盒,取出灸艾并熄灭灰烬。

中医传承

更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中医药法 实施三周年视频交流会 并启动“中医药法宣传月活动”

    6月3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中医药法实施三周年视频交流会,总结中医药法实施三年以来的贯彻落实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达主持会议。

    2020-08-20
  • 教育部:将增设中医疫病课程 强化中医药防疫人才培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8月27日表示,将研制出台《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对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教育作出整体部署,明确提出完善中医药学科体系,强化中医基础类、经典类、疫病防治类学科的建设,增设中医疫病相关课程等具体举措,强化中医药防疫人才的培养。

    20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