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中医人才教育培训网!
今天是: 中文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疗法应用 > 预防保健
预防保健

惊蛰养生 首重养肝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23-03-18 12:33:21 浏览:1795 次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万物复苏,草木萌发,气温回暖。中医认为春与肝相对应,肝在五行中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养生之要在顺四时而避寒暑,春季养生要合乎肝喜条达及主升发之性,既要避免肝气升发太过,又要避免肝气郁遏,升发不足。肝气升发太过容易出现上火,导致易怒、眩晕、目赤肿痛、血压升高等不适症状;还容易克伤脾胃,出现两胁肋胀痛、胃脘胀闷、嗳气等症状。因此,惊蛰养生,首重养肝,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饮食:补肾养肝

根据中医肝肾同源理论,肝肾之间相互滋养,精血相生,通过进补一些补肾精的食物,可以达到“滋水涵木”的目的。比如选择黑芝麻、黑豆、黑枸杞等补肾以养肝,可能比直接补肝效果更好。

情志:疏肝理气

肝主情志,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注重情志调达。平常可以多培养兴趣爱好,适当的娱乐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比如利用闲余时间听音乐、画画、下棋、写书法、外出踏青等,这些都是疏肝理气,调畅情志的好方法。

运动:升发阳气

春季阳气始动,惊蛰前后应该适当增加户外运动,尤其是晨起运动,可以鼓舞人体阳气升发,促进气血通畅。同时,适当运动对于促进睡眠和情志调节也有帮助。

闭目转睛:养血柔肝

春季养肝应当避免眼睛过度劳累,用眼过度会严重耗损气血,自古以来就有“久视伤血”一说。加上现代生活中电子产品普及甚广,保护眼睛、防止用眼过度显得更加重要。目为肝之窍,闭目转睛可以保养肝肾之精血,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排除杂念,静养心神。心烦意乱、工作忙碌时也可将此作为一种调节情志的简便方法。

艾灸:温经散寒

惊蛰时节,气候乍暖乍寒,早晚温差较大。如果人体阳气不足,肝气郁遏,加之外感风寒湿之邪,容易引发或加重多种疾病。这时,可以适当艾灸大椎(在颈后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肾俞(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肝俞(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气海(在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太冲(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等穴位,帮助温经散寒、行气通络,也有助于肝气条达。尤其是一些平素体质较差的女性,在惊蛰时更应注意预防风寒湿邪。需要提醒的是,由于个体体质不同,艾灸并非人人适宜,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梳头:开窍宁神

常言道:“春梳头,一年通。”诸多中医养生专著中都强调了梳头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春天梳头,有助于疏泄肝气,还可以缓解春困。梳头时可以刺激到头部多个穴位,如百会、四神聪、太阳、玉枕等,能起到开窍宁神、升清降浊的作用。最佳的梳头时间是晨起后,睡前其次。

此外,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关经络进行重点梳理,如肝胆不适、情志不畅者可以多梳头部两侧的足少阳胆经,有助于肝气的疏泄。也可用手指代替梳子进行头部按摩。

中医传承

更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中医药法 实施三周年视频交流会 并启动“中医药法宣传月活动”

    6月3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中医药法实施三周年视频交流会,总结中医药法实施三年以来的贯彻落实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达主持会议。

    2020-08-20
  • 教育部:将增设中医疫病课程 强化中医药防疫人才培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8月27日表示,将研制出台《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对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教育作出整体部署,明确提出完善中医药学科体系,强化中医基础类、经典类、疫病防治类学科的建设,增设中医疫病相关课程等具体举措,强化中医药防疫人才的培养。

    2020-08-27